2017中国整合幽门螺杆菌&肠道微生态学论坛暨“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成立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启动仪式于2017年10月13日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SBC/中心)隆重召开。
嘉宾介绍
本次会议由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芯超医学)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芯超生物)承办。出席会议的领导与嘉宾有: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上海院士中心主任杨胜利院士;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黄红、科教处处长张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基础平台处处长过浩敏、生物医药处处长俞曼雷;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政;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李景烨、科技创新处处长吴俊;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凯荣;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炜、副总经理王永茂;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著名幽门螺杆菌专家胡伏莲教授等全国各地消化病学专家;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科研院副院长张军教授以及上海市为主的各大医院消化科主任、生物样本库主任及院领导等。
大会开幕
大会由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SBC/中心)总裁李跃博士主持。
嘉宾致辞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政及上海院士中心主任杨胜利院士致欢迎词
潘董事长介绍了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情况,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于2001年总投资2.9亿元成立的生物高科技国家工程中心之一。十多年来,在郜恒骏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幽门螺杆菌全基因组芯片、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易感基因芯片、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潘董事长对已故的萧树东教授生前工作表示敬意并表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平台优势,整合人才、技术、资金,从分子水平研究积极推动我国幽门螺杆菌个性化精准治疗。
“上海张江生物银行”由上海浦东张江管委会政府立项,总投资1亿人民币,是上海创新集约化生物样本库的一种新模式以此为依托,潘董事长表示中心将率先启动幽门螺杆菌耐药病株、耐药菌株、肠道微生物等重大疾病生物样本库与组学分子医学大数据医学库的建设,为“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与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撑。过去十年,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坚持创新引领,整合协同发展,逐步构建了生物银行、组学分子医学平台转化研究、分子诊断产品开发中心与分子医学检验所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我国个性化精准医疗实践代表单位的中坚力量。最后潘董事长对上海市政府各级单位对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胜利院士表示多年来一直关注生物芯片上海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并认可其成果。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生物芯片作为基础研究平台,向医学领域研究应用进行转换。同时生物样本库也是转化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平台。由于目前很多样本库操作不够规范,其质量不能够保证,导致很大部分研究结果不够准确。而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中心在生物样本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向医学诊断发展方向进行创新。生物芯片不仅对我国的基医学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对国际的一些研究也做了一定的贡献。希望今后在医学诊断的扩展及中国健康事业中,生物银行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背景介绍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教授介绍了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背景。
郜恒骏教授指出世界人口的60%感染幽门螺杆菌、中国人口高达50-70%,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年来幽门螺杆菌三联、四联根除治疗,导致了严重的耐药、根除率显著降低,从90%以上降至60%左右,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是由已故的著名的胃肠病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萧树东教授生前倡导并题词,得到各级相关领导支持,在上海国际医学城投资5000万建成,旨在推动我国幽门螺杆菌个性化精准诊疗与系列分子水平研究(基因组、耐药基因、胃癌遗传易感性、非抗生素疗法等)。
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是由上海市浦东张江管委会政府立项总投资1亿建成,领跑我国集约化生物样本资源库新模式,也是打造世界一流科创中心/张江科学城优先启动的项目之一。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将在国内率先建立“幽门螺杆菌及其耐药菌株库”、“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病、胃癌队列样本库”及“肠道微生物样本库”等重大专病生物样本库,成为“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的坚强基石,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疾病(包括胃癌)的个性化精准诊疗:预测、预防,早筛、早诊与个性化治疗。
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承担单位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2009年卫生部民政部批复成立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分会》、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成立的《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主任委员挂靠单位、中国生物样本库联盟牵头单位。国家中心积极投身于上海科创中心、张江科学城的建设,“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打造世界一流的“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为载体,真正地实现我国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疾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成为业内典范。
嘉宾演讲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景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先生,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黄红女士都分别发表了讲话。
杨教授表示在幽门螺杆菌发现是对消化疾病研究的一种革命。而“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更是推动消化道疾病研究与进展。
李主任表示为坚定不移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浦东新区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2020“行动方案”,张江重任在肩,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是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任务。张江努力争取和承接更多国家和上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构筑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 “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率先启动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储存量达到一千万份,是目前国际水平领先,国内规模水平最大的生物银行,为张江、上海、全国乃至全球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样本,资源采集与共享应用。生物银行的启用不但将充分发挥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的研究支撑作用和交叉集成作用,而对重大需求问题提供长期和关键的科学技术支持,为聚焦产业成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张江在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新兴布局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自2016年以来,张江重点支持一批共20个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上海张江生物银行”作为其中的研发及转化平台项目,在张江研发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生物银行不但开创了我国集约化生物样本资源库新模式,制定重大疾病资源库,生物样本库一系列标准建设标准化生物资源库中心与共享服务平台,还实现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转化科技应用到临床,惠及普通老百姓,为提高张江综合性和显示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主任表示十分关注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未来走向。朱主任表示大部分的科学研究都是能够温暖照亮人类的。而医学科学研究,则是最温暖的一件事情。
同时,朱主任表示目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而生物科学与生命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是更是此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张江将建设更多的一流机构,吸引一流的人才,给予更好的环境,做出影响世界的事情。这也正是我们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朱主任表示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十年如一日致力在其专长的领域中探索,沿着艰辛而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在照亮人类的道路上发挥着光和热。同时在科技创新中心的项目中“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建设,一定会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最后朱主任表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的建设中,将为“上海张江生物银行” 及 “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的建设作出最大的支持。
黄书记表示非常高兴能够见证“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成立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启用仪式。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上海卫生事业的各位专家及同道们表示感谢,对上海市科委对上海市卫生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慢性胃炎及消化性疾病是我国常见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同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也是极其相关的,其感染能力相比生物界其他的发病原影响更广,是感染率非常高的菌种之一。而“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成立,对消除人类疾病及病痛具有极大的意义。黄书记再次回顾著名的胃肠病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萧树东教授积极推动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工作,并对其积极推动“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成立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成立对该疾病个性化精准诊疗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临床研究的基础及转化研究的核心环节。随着我国医疗研究水平的提高,国际领域地位的提升,相信我国在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及诊断上可以做到世界领先水平。
黄书记讲到,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积极投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规划和实施,明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城市的愿景及发展目标。到2020年,上海市要成为亚洲医学中心,亚洲医疗的健康城市。到2030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的典范。上海市卫计委将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激发医学创新活力及转化能力,促进形成具有行业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黄书记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及同道对上海医学的未来发展,集中力量创新,勇登医学领域高峰,争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与先锋者,在上海全球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最大努力。黄书记再次表示上海卫计委将全力支持“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的工作开展。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第二部分由唐承薇教授、李延青教授作为大会主持进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院士作“医学系统论与整合观”主题的演讲。提出所有已知的所谓定律要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整体整合医学,从而进行精准医疗。强调需要加强整合医学的理论研究;加强整合医学实践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著名幽门螺杆菌学专家胡茯莲教授讲解“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病证原则和策略”。提出从整合医学角度建立医学哲学思维,坚持整合医学原则,介绍了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病证背景。用三句话总结幽门螺杆菌的认识:世界上没有一个疾病可以感染超过世界50%的人口;世界上没有一个疾病可以像幽门螺杆菌一样引起这么多一系列的病症;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多。胡教授以整合医学角度不仅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也针对其相关性的“病”和“症”的治疗。介绍了疾病的正负相关性,以及三联四联疗法及适用相关人群,治疗上要考虑人群及地区差异性,同时提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新路径及新方向。
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张发明教授以“整合肠道微生态学”为题目讲解整合肠道微生态。他提出重视整体观,成本效果是关键。菌群移植的未来:from FMT to mini-FMT+FMT单一益生菌不可能代替FMT,并认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阶段在于后期治疗。
最后大会在郜教授及樊教授的总结性发言中圆满结束!
参观活动
专家一行人参观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及上海张江生物银行。
所有参会嘉宾参观完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存储中心与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均表示两个项目都极具意义,此次启用不但将发挥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的研究支撑作用和交叉集成作用,还将为社会重大需求问题研究提供长期和关键的科学技术支撑。